大医仁心铸精诚 —— 记兖州九一医院院长李炳臣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2/8/31 10:47:00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弘德济世,造福万民。大医者必怀仁德之心,精诚之志,是谓“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也。
享誉军地多年的医学专家、书法家李炳臣先生曾经是一名职业军人,是军内、外知名的临床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他不但在医院管理创新和临床医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他的业余爱好——对行草书法艺术的研究亦有较深造诣。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在军队三家三级以上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职务。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任职期间,同时兼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业务院长、教授与研究生导师。他曾获军队“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突出贡献奖”和山东省“医院管理创新研究”重大奖项(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曾三次提前晋级,两次越级提升。还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破格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科委会委员和小儿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并连续担任军队医学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考核晋升高级评委和《济南军区医学高级技术职务晋升答辩题库》主编和出题专家,并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医学科学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他是一名地地道道在军队培养成长起来的知名临床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也是齐鲁大地军内、外家喻户晓的享受正军级待遇的临床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名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是半个世纪。当年还是李炳臣先生上中学时,由于他的文艺专长,本来是被部队当作文艺兵破格特招入伍的。没想到到了部队,由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主动照顾生病受伤的战友时,以前自学的一些医疗知识派上了用场,时间长了,受到部队首长的重视,后来就被部队推荐保送他去了重庆的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学习。
与其说工作的需要就是他的志愿,干一行爱一行更是他的特点。从他跨进军医大学最高学府的那一天起,李炳臣在医学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就是从那时起,李炳臣就立志要做最好的军医,毕生将用最好的医术全心全意地爲军队服务,為人民服务,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
1977年10月,李炳臣学业有成,顺利地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军医系毕业,肩背着简单的背包与满满一箱子医学书籍来到了当时的解放军济南军区第91中心医院,并发分配到了小儿内科做军医工作。
20世纪70年代的解放军济南军区91医院的小儿内科,可谓风光无限,历经军内几代高知名度学科带头人的打造,当时已经是医院的重点建设学科,小儿血液病是91医院小儿内科的优势专业。也就是在那个时期(1978年),济南军区(包括山东省)成功移植治疗了第一例骨髓小儿白血病。后来李炳臣接任儿科主任后,军区和省内第一例胎肝细胞移植、第一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连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时李炳臣所领导的科室被扩建为小儿内科,包含大人在内的血液病科和肿瘤科三个专业。当时由军区卫生部特批的也是济南军区唯一的血液病临床实验室就设在这里。
“那段时间是我们小儿内科发展最快的时期,那时每天有看不完的病人,写不完的病例,我和以前的老主任一样,经常给年轻医生出题目、压担子,指导他们搞科研、写论文。慕名从全国各地而来血液病患者常常使科室不得不加床收容,当时一个医生一天要写七八份病例,工作量很大,加班成了医生的常态,但是没有任何人有怨言。”说起往日的辉煌,曾在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工作过20余年,同时也在这个科室担任过10年科主任的李炳臣先生依然难掩心中的那份自豪。
经常,夜幕笼罩了大地,办公室空寂无人,但李炳臣仍没下班。他正被科里的几个晚期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困扰着、焦虑着。
咋能不焦虑呢?面对这些晚期血液病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哀哀的目光时,用尽了西医技术却无力回天,作为一名医生,再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
“如何才能帮助这些晚期患者延长生命、摆脱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摆脱不掉的影子,随时随地跟随着他,令他食不甘味,席不暇暖。下班了,别人都回到了家里,他却将自己关进资料室里查资料、翻病例;节假日,别人都外出游玩,他却一头扎到图书馆,广泛涉猎有关资料,认真摘记着什么。
那时对中医药知识仅有一些基本了解的李炳臣坚信,只要方法正确,加诸努力,就一定能够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领域寻到破解的途径和办法。这种底气和信心,还要追溯到他念初中时的莘莘学子时期。他有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表哥,曾是当地小有名气中医先生。因为他两人关系要好,放学后便经常去他的诊室玩耍。他爱看那些中药箱儿,他爱闻那些五味杂陈的中药味儿,他更爱翻看表哥的一些中医药书典籍,那里面,蕴含着多少人生健康的秘籍与道理!一来二往,表哥见他有兴趣,就有意地挑选一些入门的中医药书籍给他看,并有意地教他背诵一些“药性赋”、“汤头歌”之类的中医药经典和药方名典。表哥的有意之举,不知不觉為为孩提时期的李炳臣打开了一扇向往从医之门,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又将其引入了源远流长的中医中药殿堂。
如果说表哥的启蒙教育培养了他对中医中药的兴趣,那么入伍后的那段专业培训就起了系统的奠基作用。
1971年3月,当时还是枣庄军分区后勤部一名战士的李炳臣有幸参加了济南军区在解放军第358医院举办的“军区后勤部第二期药剂干部专业培训班”。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系统学习、打牢药学基础的同时,他对中国中医药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也為他在今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
白天,泡在科室里病床前近距离与病人打交道,认真观察病人的微妙变化,悉心了解病人的不同感受,详细斟酌病人的医嘱;晚上,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资料,研究病例。查阅古籍,研究古方,他经常忘记了休息。写论文,搞科科,他时常废寝忘食。晚上12点前他没有睡过觉,工作学习到通宵是常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炳臣是军医大学毕业,对现代医学(西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凭着儿时表哥“传授”的那点中医知识和参军后参加药学短期培训班的学习的那点东西,再加上读军医大学时那仅有的70个学时的《中医学》基础,想要满足他的临床研究和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成了全国《中医药大学通编教材》全部课程,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理论,在工作中,他总是能以现代医学(西医)的微观理论合理地解释《中医学》的宏观论述。也就是这两种医学理论的融汇与贯通,使他的医学技术水平和临床医学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正当李炳臣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小有收获时,科里住进了一位因骨髓移植排异反应而高烧不退的病人。
这名叫陈伟的患者,是清华大学的三年级学生,半年前因患白血病在京城某大医院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在那个年代,骨髓移植后的排异反应非常强烈,合并肺部感染40℃的高烧和止不住的呕吐,将一米八的小伙子折磨得奄奄一息,京城的许多大专家都劝其放弃治疗,家人在辗转多地屡屡碰壁的情况下来到了兖州这所人民子弟兵的医院。
面对家人的苦苦哀求和病人那令人心颤的不舍眼神,李炳臣暗下决心:“既然苍天把这个可怜的生命推到了我面前,我就不能袖手旁观。”
李炳臣决心为这个不幸的生命去做一次点燃希望的尝试。
两天、整整两天,李炳臣几乎查遍了所有的相关典籍与古方,经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确定了适用于该患者病症的方案。為了保证疗效,李炳臣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要求的剂量抓药配方,并且买来熬药专用沙锅,亲自把药煎好,然后再一勺勺地為病人喂下。虽然频繁的煎药和喂药几乎占去了他全天的休息时间,但他从无怨言,為的是通过努力能够看到奇迹出现。
四天后奇迹出现了,先是患者的呕吐次数减少了,后来就渐渐地止住了吐,再后来,患者的体温也开始下降。
半个月后,患者就能够自主进食了。
一个月后,患者竟然能下地走动了。
望着重获新生的儿子,陈伟的父母激动得喜极而泣。
很快,91医院李主任用中医中药治癌症有奇效的消息,飞速地传遍了泗河两岸。
面对这些,李炳臣对自己说:一切这才刚刚开始!
20世纪80年代末,西安某制药厂就研制生产出一种对抗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止吐西药“枢服宁”,该药止吐效果虽好,但其除了能导致严重便秘的副作用令患者生畏外,更以其200元一支的天价让许多肿瘤患者的家庭望而却步。
“当时的许多地方患者是卖了猪、卖了羊才凑起住院费来住院的,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这些天价抗化疗毒副作用药物的费用。”李炳臣深知普通百姓患者家庭的窘境,但更让他着急的是:“有不少患者的放、化疗效果是很明显的,只要能抑制住毒副作用的反应,患者的预后还是很乐观的。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难以忍受毒副作用的折磨放弃治疗,作为医生我却无能为力,真是既惋惜又着急啊!”李炳臣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李炳臣下决心要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去解决放、化疗毒副作用。只要听说哪里有知名的老中医,不管路途远近,他都要登门拜访请教。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求教了无数个中西医专家,进行了数十次研究论证,终于一个能够对抗肿瘤因放、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损伤的中药问世了,20世纪末正式获得批准军队内部生产文号。
验证新方药的探索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李炳臣带着科里的几个年轻医生自己动手做起了动物实验。没有实验的小白鼠,他揣上刚刚发到手的600元工资直奔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实验室负责同志听完李炳臣的介绍后,深受感动,不但破天荒地以低于进价的优惠价格卖给他100只小白鼠,还免费送给他两大筐白鼠饲料;没有场地,他因陋就简将病房楼的疏散楼梯作为临时“实验室”……
李炳臣和他的同事开始了现代医学史上最简陋的药物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解决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嵫阳回生方。临床证明,患者服用后不但能够有效地立即消除因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更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抵抗力下降等毒副作用问题,大大提高了肿瘤病人的放、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了方便患者服用,李炳臣和药厂的技术员一起,设计生产工艺,又将嵫阳回生方提取改造成为胶囊,拿到了军队批准生产文号。“嵫阳回生丹胶囊”不但方便了患者的服用和携带,更因胶囊所具有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患者只需在进行放、化疗时,提前一天服用,不但能够显著止吐,更能保护白细胞、血小板等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深受众多放、化疗肿瘤患者的喜爱。
此事在医疗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為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解决了一个难题。后来他的《嵫阳回生丹对肿瘤放、化疗毒副作用的试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课题研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评為“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中药胶囊的成功研究,至今仍然应用于临床,為无数个肿瘤患者的放、化疗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多年来,李炳臣先生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研究出一大批医疗科研成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症患者逐年增加。李炳臣科学合理地以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的技术為指导,在 “激活细胞”、“疏通经络”、“平衡营养”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中医中药个体化精准调理”,从而达到平衡代谢、纠正紊乱、稳定血糖与血压和降脂减肥的目的。通过该研究《方案》对这类疾病人群的综合管理与调养,可使其自觉症状逐渐消失、各项客观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最终达到停用西药(至少减量,包括糖尿病人停止胰岛素注射等)的目的。自2015年以来,根据1000余例慢病患者临床观察,其综合有效率达100%,完全停用西药者达90.36%。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福音。这是他从部队退休后的又一个研究成果。
李炳臣院长说:所谓贤明大医者,不但要医学基础理论雄厚,临床技能娴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博采众家之长的精神和高尚的做人品格与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当好一名医生,為病人解决好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认為,大医医病,必当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始终怀有一颗良善仁爱之心,不分高低贵贱,不问长幼尊卑,不问亲疏远近,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爱病人如家人。遇有疑难病症不瞻前顾后,敢于担当,以治病救人為已任,以解除病人疾苦目的,放能称贤明大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地做的。李炳臣把患者当亲人,把拯救人民的生命当成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1998年5月1日,还是他在解放军第146中心医院担任院长期间,山东临沂突发事件,犯罪歹徒在公交车实施爆炸,现场死亡7人,受伤27人。第一个带队冲到现场,27名伤员全部抢救成功,其中最重者曾做7次手术救治成功。其中一例怀孕6个月孕妇因受伤四肢被截肢,合并头部受伤做了开脑手术,还仍然使其女婴正常生产。为了此事件,他连续三天彻夜不眠,亲自抢救伤员,事后他整理的《平时战伤救护与军队卫勤管理研究》一文被评为解放军“医疗科技成果三等奖”。
李炳臣先生从事临床和医院管理工作数十年,曾发表《新时期医院管理创新的研究与探索》,20世纪90年代,其研究成果《军队医院管理与成本核算办法》被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财务部联合推行陆、海、空三军用于医院管理。退休后受部队之托帮助地方建设接任兖州91医院院长职务。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对医院管理进行改革,不但在较短的时期内使一所濒临倒闭的三级医院转亏为盈,更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应于当前医疗市场需要的医院管理运营新模式,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医院管理和医养结合的各级各类人才。目前,兖州91医院是中央卫计委公立医院改制直接联系单位,2015、2016年度曾两次被香港《医院管理杂志》评为县级民营医院管理100强,2019年被当地政府授予5星级医养结合单位和山东省医养结合标准化示范单位,2020年他本人也被山东省济宁市评为诚信经营管理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炳臣参军50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关怀当成自己信仰和追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位仁者的大爱,树立起了一位精诚大医的典范。无论是军队的官兵还是地方上群众,凡是知道李炳臣的人,无不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