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药制剂】金夷通窍合剂--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4/12/2 14:04:59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以鼻塞、流涕为主要突出症状,多呈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甚者呈持续性鼻塞,久病者有嗅觉减退症状,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等各种能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都可诱发本病。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为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发作后未获彻底治疗而演变为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黏膜功能和形态仍不能恢复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无明确的致病生物感染。在我国慢性鼻炎的发病率为 5%~1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患病率有较大差异。慢性鼻炎虽然不属于危急重症,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慢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鼻窒一名最早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腑肿。”《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鼻窒,窒,塞也”,又曰,“但见侧卧上窍通利,下窍窒塞。”《明医杂著 • 卷三 • 鼻塞》:“鼻塞不闻香臭,或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医学入门•卷四•鼻》亦曰:“鼻塞须知问久新……久者,略感风寒,鼻塞等证便发,乃肺伏火邪,郁甚则喜热恶寒,故略感冒而内火便发”。
纵观历代医家对鼻窒的认识,其中肺经蕴热是鼻窒的常见的主要致病因素,当邪浊伏肺久蕴不去时,易郁生肺热,肺经蕴热即成,久积不解,则可循脉附气冉冉蒸腾,致使浊热升迁于鼻,鼻失宣通,窍失清利,气息出入受制而引发鼻窒塞不通。《医学入门·卷四·鼻》主张要从“肺伏火邪”进行医治,其曰“宜清金降火,兼通气之剂”。《明医杂著·卷五·鼻门》也主张采用“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标本同治,治病求本,在治疗肺经蕴热证慢性鼻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传统工艺研究开发的用于治疗肺经蕴热证慢性鼻炎的中药备案制剂
金夷通窍合剂
备 案 号:鲁药制备字Z20230099000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肺经蕴热所致的鼻塞,流涕,鼻气灼热,嗅觉减退,口干、咳嗽痰黄,舌红、苔薄黄,脉数;慢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或遵医嘱。
本制剂仅限本医疗机构或者经批准调剂使用的医疗机构使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